首页 > 文化动态 > 非遗资讯

穆立新:耄耋老人忆往昔

发布时间:2024-12-02 来源: 投稿作者: 字体 [   ] 

听朋友说河北省蠡县小陈镇南大留村有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高同乐,他参加工作很早,经过大炼钢铁,后参军,上军校,服役 7年,期间两次受伤住院,立功受奖。退伍后搞“四清”,然后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专案组组长,又负责组建社办厂,任党支部副书记、厂长。最后,回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书记。他的经历很丰富,只可惜,干了这么多年工作,一直没有脱产,没能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可谓机遇颇多,结果不好,命运给他开了多次玩笑。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众多的疑问采访了这位具有奉献精神且一身正气的老人。

当我看到眼前的这位身材高挑,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的高大叔时,不由得内心赞叹,哪像87岁的年龄,看上去也就70多岁的样子。他手中提着一个布兜,里面装满了记载他工作的资料,有证件、荣誉证书、照片等等。我小心翼翼地展开几个荣誉证书,因折叠,多次翻看,很多地方已折烂。于是我对老人说:“您该把这些证书装裱上,保存好,不然就翻烂了。”

随着我的提问,他从开始讲起自己不平凡的经历。

参军前

老人1938年12月26日出生,在北大留村民办高小读书时加入共青团,任共青团支委。毕业后回南大留村,后于1957年任共青团组织委员。他参加了保定专区在定县开办的蒸汽机训练班。蠡县去了5个人,培训了3个月。毕业后在村青年团工作。1958年上半年搞碾子轴承化改造,在碾子上装轴承,为的是推着轻,省力。10月高蠡合县。上级通知村党支部书记韩春合开始大炼钢铁,县长冯金重亲自抓,村里让其参加。在定县西郊建炼铁炉,一个炉配一个蒸汽机,两天造了82个小炉。高同乐被分到机械连,连长是李振营。因他上过蒸汽机训练班,懂技术,让其担任一排排长,管45个炉的蒸汽机炼铁。炼到11月份,征兵开始,高同乐和几个工人报了名。

他参加“大炼钢铁”虽然时间不长,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学到了一些蒸汽机操作、维修技术,也炼出了他的钢铁般意志,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服役中

1958年12月,经体检,他被批准入伍。他们在高阳县城集合,待了7天,加入69军,在保定军部,董其武军长接见了他们。他被分在0979部队,69军军支,独立工兵营的三连机械连,在保定住了一周,到满城县抱阳山搬石头,三班倒,太累,干了10天,他思想发生波动。正在这时,指导员王树坤找他谈话,让他去北京军区工程兵军械训练队。

1959年初到岗,学工程机械理论、修理,由北京军区直接领导,训练了一年,毕业考试,他取得好成绩。队长裴国华与他座谈,由新兵当上副班长,裴队长说要留下他,征求其意见,就这样留下了。高同乐当教练员,培养新兵,当一班班长,管12人。因他技术过硬,1959年5月4日,被评为五好战士,政治部给其颁发五好荣誉证。

第二年,他和新兵一起回到69军军支机械连,搞国防施工,打坑道,防原子弹,地点在易县狼牙山下,打了很多洞口。连长冀怀义是山东人,安排他在一排从事空压机、发电机、通风机排毒烟操作,修理工程机械,给新兵讲操作原理、维修。工人施工中,高同乐摇汽油机,左手手腕骨折,住进北京市警备师267医院。

高同乐在国防施工中成绩突出,1961年9月,69军司令部政治部给其记三等功一次,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让他学习初中文化课,报考军校。

1961年年底,在军部学文化考试合格,进入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工程兵机械学校,学两项科目内燃机、地形学。1962年6月15日,国际局势紧张,我国设立中印边境和东南沿海两个前线,高同乐到的东南沿海前线,当时部队是一级战备。战友们下定为国牺牲的决心,心想很可能牺牲,没想到能活着回来。还好,东南沿海没有打起来。1962年12月,他被评为五好战士,6285部队为其颁发五好喜报。

1963年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285部队后方留守处为高同乐颁发荣誉证书。6月5日,他在6285部队机械连任班长,上士军衔,工程兵司令部为其颁发工程兵机械操作手证明书。


1964年底,开始拉练,弄机器,背武器等负重70至80斤爬山,他扭伤腰腿,以左梨状肌症候住院治疗,检查证实,坐骨神经自梨状肌中间穿出。1965年1月26日,做的手术,至今腰上还有钢板。出院后,1965年8月退伍。

部队历练,他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从为了糊口,挣钱生活,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在高同乐心中扎根,成为他的自觉行动。

退伍后

高同乐回到蠡县,去县委组织部转党组织关系。他想让县里安排工作,组织部的同志让他去搞“四清”,身份为借干,每月23元工资。县委书记王毅任队长。他到高碑店学“23条”,被分在高碑店方家务大队“四清”扫尾。一个星期后在雄县集合,蠡县负责雄县四清工作。县委常委黄宗文为分团长,县里去了几百人。高同乐在板东公社的四清工作队,分在八北大队,一个组管三队。二组组长让他管民兵们,以“23条“为标准清理生产队,反贪污、浪费。1965年年底回家过年。后返回容城县野桥公社东野桥大队,然后到大队组。他组织”四清”对象学习,自我检查犯错误的事。再后来,高同乐管资料,负责上报分团。1966年秋后把他提拔为副指导员带班,1966年冬天回到蠡县。

1967年,南大留村党支部书记让高同乐参加支部,任学习毛主席著作领导小组组长,这时因时局混乱,没了领导。他就发挥自己专长从事农机修理,义务给大队修理拖拉机、柴油机等各种机器。

1976年高同乐任南大留村党支部副书记、专案组组长。时间不长,小陈公社党委的同志与他座谈,让其组建社办厂,担任社办厂党支部副书记、厂长。有任命书,是在职工会上公布的。王仲兴是公社党委分管社办厂的负责人,建立社办厂领导班子,7个村的代表一起商量事。当时的待遇是:挣工分,一天记8分,一个月给17元生活补贴。社办厂党支部书记是崔福安,高同乐是党支部副书记、厂长,管农机站、农机修造站。委员有:曹京玉、和东贵、禄德山,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公布,这几人挣工分,开展工作。

由高同乐举办7个村的柴油机手训练班,他还跟着拖拉机作业。

1981年,生产队解体,社办厂解散,机站工作的人们回家。高同乐负责后续工作,处理事项,把拖拉机开到轧花厂。

1983年,公社党委免去高同乐原职务,回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下半年改选,他任村党支部书记。到1987年年底,在高同乐再三要求下,组织同意他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但还担任村党支部组织委员,一直到2005年。

他退伍不退色,把部队上养成的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了地方上,融入日常工作中,发挥了一名革命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客观原因他多次变换工作,却干一行,爱一行,始终不变的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颗红心,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高同乐无论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地方上任职,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钻研技术,成绩突出,立功受奖。两次受伤住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退伍后他义务修理农机,不计报酬,具有奉献精神。据他小儿子回忆,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义务修理机械,从不抱怨。他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没有好的思想支配是不可能做到的。高同乐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改革机窑,加强管理,扭亏为盈,用村集体积累的资金让老百姓吃上了自来水。为节省开支,他与其他村干部三次跑唐山迁安买来深水泵,保证自来水供应。总之高同乐为村民做了很多事实、好事,也受到村民的拥护与赞扬。

高同乐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带头执行党的政策,是一名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共产党员。

在他无私奉献的思想影响下,一个儿子,两个孙子都曾参军入伍,报效国家。像他这样祖孙三代四人都有从军经历的家庭不多,他的模范事迹受到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的重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作者:穆立新

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管    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冀ICP备2023009938号-3冀公网安备 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