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宝亭专栏】这照片,你信吗?
【前排左起,顾梅(女)、霍守善、任宝亭、张金华、吉立君、洪景森;后排左起,王文学、范书俊、张培林、李洪尧、韩廷璋】
说到等级,似乎是人人皆知的社会常识。名单顺序有先后,会议座位必讲究,宴会席位讲规矩,照相位置排主次……这是我们当下的人文价值观,人们更愿意认为这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近日,我的老领导、原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厅厅长张培林先生,给我发来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张多人合影照片,仔细推算应该是1980年。
一看照片,我顿时汗颜!露天里的砖墙背景下,十来个人一起合影。人员分作前后两排,前排端坐,后排站立,而我和另外两位最年轻的同事,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前排,而且还是最中间,大有众星捧月的劲头。这是当年中国华北冶金建设公司党委宣传部的集体照。
前排中间位置的三位小伙子,都只有二十多岁,没有什么职务,就是个普通科员。照片中最大的官是中国华北冶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直接任命和管理的副厅级干部韩廷璋同志,但他却站在后排的最右边,现在看那是最最次要的位置,可是他却显得那么的开心,脸上洋溢着发自内里的笑容。时任中国华北冶金建设公司宣传部部长的张培林同志也高兴地站在后排(右三),脸上布满春风,他的右边是宣传部副部长李洪尧同志。著名作家、正科长洪景森先生,则坐在前排的最右边。如此排列座次的照片,用当下的眼光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但它确实是真的!照片就是证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它总是鲜活的,真实的,时空穿越的。
看着这张发黄的黑白照片,我为那时自己礼节上的莽撞无知而深感羞愧,于是马上微信回复张部长:“我和几个年轻人那时真不懂规矩,竟然大大方方地坐在前排正中间,似乎还心安理得。”张部长即刻回我,“你说错了!不是不懂规矩,而是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这种规矩,官兵一致,历来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嘛!”
回想照片的时代背景,确如张部长所言,否则,我和我们几个最年轻的小萝卜头儿也不会坐在那个位置,更不会那么欣然自得。
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很长的历史进程中,是打破了封建社会几千年留下的等级观念的。那种森严的官级礼数,繁文缛节,在中国共产党干部身上被洗涤得没有了踪影。这个政党在事业上,工作上,有严密的组织程序,有上下级之分,但在生活上,在工作之外的人与人关系上,则是平等的,是融洽的,是分不出领导与被领导的。当官的没有官架子,吃饭大伙一起排队买饭,一块儿蹲在地上进餐,工资也不以职务为标准,提职并不随着提薪,集体劳动时、业余活动时、外出游赏时……,更是官兵一致,打成一片,领导不像是个领导,下属也不像是个下属。
有那么一次,张部长与我约好,俩人在周日那天一早,要乘火车到峰峰响堂寺游览,并定好六点整在办公楼门口会合,一同步行前往火车站。可是到点了,张部长左等我不来,右等我还是不来,六点半多了,我还没到。张部长一看赶车已经来不及了,那时又没有电话,只好跑到我住的单身宿舍,看我究竟怎么回事,更担心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了?
直到他敲响我的宿舍门,才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开门,张部长第一句话就问:“你没事吧?”这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竟对着我大笑起来,他大笑,我也大笑,四目相对,大笑一场!擦干笑出的眼泪,他说,响堂寺去不成了,你就老老实实地再睡一会儿吧!
这事要是放在现在,岂不犯了大忌!作为一位正县团级的部长,又是直接的顶头上司,与只是一个干事的小伙子,相差四个级别、二十来岁,如此这般,那还了得!简直反了你!今后还有你的好日子过吗?但在那个时候,大笑一场也就过去了,至多成了茶余饭后的一个笑料而已,大家嘻嘻哈哈,全然不当回事,因为,这不是工作!
照片中那位级别最高的公司副总经理韩廷璋同志,他站在整个合影队伍的最末边,也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当下所谓的作秀。记得那年初冬,我感冒发烧,到邯郸市第二医院看病,他得知后,这位曾经的宣传部长不忘这个小部下,骑自行车去医院看我,回来时还一定要亲自驮着我,并一直送我回到三楼宿舍,好像只有这样他才放心。
我本以为这就没事了,决不能再麻烦老领导了。但一开门,不好了,那天暖气试水,我的宿舍跑水了。我让他回去,他却按我坐下,不让我动,我一动他就着急。而他自己却拿簸箕、笤帚,边扫边一簸箕一簸箕地往外撮,差不多干了个把钟头,直至清理干净。他当时官位那么高,年龄已至半百,就那样一个人默默地为我做着这一切。我内心甚为感动,永远铭记,但他却从不觉得这是个什么事!写到这里,我酸楚起来,不禁潸然泪下,心中更加怀念这位谢世多年的老领导、好领导!
那时的官兵关系,就是如此,在一起就是同事,像兄弟,像父子,像家人,真的是干群一体,官兵一致,我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就在你我身旁,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不声不响,但却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氛围中,你能不卖命地去工作吗?你能不任劳任怨地去努力吗?那是发自内心的自励,那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
我轻轻地摩挲着这张宝贵的照片,仔细地端详着一个个熟悉而又远去的面庞,倏然发现框内所有的人,无论男女,服装一律,或灰或黑,迷迷蒙蒙,这就是当时的时代底色。那时物质匮乏,布票一人一年一丈七尺三寸,更有人们的精神世界与今不同,衣着素朴,那是社会推崇的时代风尚。
于是,呈现在眼前的照片里,无论整个集合体也好,还是每个人也好,看上去,身上的服饰都是灰暗的,是迷茫的,是没有光泽的,但他们怀揣的心灵则是鲜亮的,是剔透的,是充满阳光的。
先秦老子有言,“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也”,说的是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总是披着粗陋的衣服,而心里藏着可贵的精神珍宝,说的大概正是这样的一群人吧!
借此机会,我也衷心祝愿已经健康跨过“米寿”之年的老领导张培林部长,继续平安地走向“茶寿”之期!
作者简介:任宝亭,字茅山,号汲古斋主人,现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国学研究委员会顾问、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河北省太极拳协会顾问,邯郸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华冶书画协会主席,中国冶金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有《书法审美的公共语境》《书法的形制》《兰亭序三探》《祭侄文稿为什么成为天下第二行书》《寒食诗帖的艺术解读》《读好三本书走好人生路》《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等讲座,出版有散文集《谦师孺牛》《先锋颂》《蓝花布的思念》等著作。《蓝花布的思念》获河北省首届网络文学作品五个一优秀作品奖,其散文《紫荆花儿两地开》《双泉涌蓝花布》入选《中国当代散文大观》一书。
编发:孙业腾 管志昊
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管 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 联系电话:13832133778 13463227413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电子邮件:5408247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