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黄金学习法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探索
《黄金学习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其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黄金学习法》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法。
《黄金学习法》创始人、知名教育专家 赵铭
以下是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探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一、非遗学习的必要性
非遗不仅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守护,也为全球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将非遗融入教育体系,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兴趣和责任感。通过学习非遗,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爱护。
二、非遗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自发主动地开展学习和完成课程目标,这与赵铭老师的《黄金学习法》中提到的主动学习,重视预习环节完全相同。
自主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主动地探究非遗课程内容,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活动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欣赏非遗文化,理解其内涵和精神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创作技法,创新作品形式。
在《黄金学习法》中,学生通过四大环节模块的应用,无疑是对非遗文化知识学习重要的掌握。
通过小组合作或团队项目,学生共同探索非遗文化的奥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提高非遗学习的效果。
探究学习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为非遗展示和教育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技术“亲临”历史现场,体验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非遗的魅力。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非遗知识。
拜师学艺是学习非遗最传统的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技艺精髓。
三、非遗学习的实践路径
制定明确的选择标准,包括文化代表性、教育价值、学生的可参与性以及安全性等。
选择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且易于学习的非遗技艺,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更多地参与非遗实践。
采用交互方法,把教与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与非遗传承人合作,让学生获得更真实、更专业的非遗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利用新媒介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要素有机结合,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
通过定期的学生反馈、项目展示以及长期跟踪研究等方式评估非遗教育的成果与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非遗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黄金学习法》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利用现代技术、拜师学艺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非遗知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管 网络信息中心 主办 联系电话:13832133778 13463227413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电子邮件:540824788@qq.com